通過控源截污、生態修復、末端提升等綜合整治措施,全區36個城鎮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,22個工業園區全部實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,封堵了58個入河湖溝工業企業直排口,黃河流域寧夏段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6.7%。8月10日記者獲悉,我區水環境質量呈逐步改善向好態勢,各項約束性指標均達到或好于國家考核目標要求。
我區根據國家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相關要求,近年來以“全流域系統治理”理念,建立自治區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,頒布了《自治區水污染防治條例》,以黃河干支流、重點湖泊、重點入黃排水溝等為重點,實施“五大治理工程”,清欠賬、補短板。黃河干流水質始終符合Ⅲ類良好水質的國家考核要求,已連續3年保持“Ⅱ類進Ⅱ類出”;黃河流域寧夏段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超過國家考核要求13.4個百分點;重點實施黃河支流小流域治理,渝河、葫蘆河、清水河出境斷面由劣Ⅴ類改善為Ⅳ類及以上;12條重點入黃排水溝入黃斷面水質由劣Ⅴ類改善為Ⅳ類及以上,實現地表水劣Ⅴ類水體、黑臭水體“雙清零”。
下一步,我區將以謀劃“十四五”水專項規劃、實施分區分類治理、推進水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舉措,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。將生態流量管理納入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,明確重要水體的生態流量底線,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,逐步恢復河流生態流量,力爭在“有河有水”上實現突破;通過河湖緩沖帶保護和水域水生植被恢復,逐步提升河湖自凈能力和生物多樣性,力爭在“有魚有草”上實現突破。
同時,我區將對水生態環境實施分區分類治理,著力解決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不達標問題,在引黃灌區平原綠洲生態區、中部荒漠草原防沙治沙區等重點區域,進行濕地恢復、國土綠化、水土保持、水源涵養等生態修復。與寧蒙、寧甘兩省區簽訂水污染聯防聯控框架協議,協同做好區內外水環境生態補償工作;加快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,做好陸河統籌、天地一體、上下協同、信息共享,實現環境質量、污染源和生態質量監測全覆蓋。(記者 趙銳)